发布时间:2023-12-09源自:手机访问作者:daniel
1、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3、“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
4、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5、(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6、《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
7、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8、(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3、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6、B.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17、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18、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19、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0、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21、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是借助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技巧,如题干问的是“笛声吹彻云山翠”运用哪两种表达技巧,然后回顾常考的技巧有哪些,再理解诗句的啥意思,看该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来写的。“笛声吹彻云山翠”,这句是说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从修辞角度来看,“彻”意思是“透”,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笛声的穿透力;从描写的角度来看,“笛声”是耳中所闻,“云山翠”是眼中所见,这是使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笛声”是声,是动,而“云山”是静,这是以声衬静,既写出笛声的优美,又写出山谷的幽静。
2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4、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25、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6、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7、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2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2、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4、“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6、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7、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8、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9、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开。
11、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2、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13、说说“争渡,争渡”、“惊”的妙处。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16、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7、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8、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19、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20、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3、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4、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5、“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6、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27、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28、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4、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5、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6、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抒情言志,每阕内也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
7、(2019年最新联考模拟)
8、(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9、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10、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2、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13、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14、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15、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7、抓住意象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
18、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19、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21、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22、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23、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2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5、(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26、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27、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28、小题1:花木繁盛,花香阵阵。②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每点3分)小题1:拟人;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每点2分)小题1:前两句,一个“正值”说明正是花开的好季节,秾艳清香则说明了其生长情况,即非常茂盛芬芳。这样的美景作者却表达的悲情,它使用的手法应是乐景被哀情。答题时要指出生长特点,并描给景物指出情感。小题1:答题时要注意有意和无端,苦和争,这些词都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花,可见用了拟人的手法,相萦是不想让人走,赠别就是有人走,连柳树都送别,而柳通留,可见其依依不舍之情。
1、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下面附上18首古诗鉴赏大全以及浙江省各地区期末理解性默写题汇编。相信掌握了这些,八上的古诗考试一定没问题啦~
5、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6、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7、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8、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9、(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0、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2、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3、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欢迎分享转载→ 古诗鉴赏手法(精选98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