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源自:手机访问作者:daniel
1、有一句话说得好:观念决定行为。人的意念活动虽然隐晦难明,别人看不见,却是行为的指南针,身业.口业的造作,无不与意业有关。所以,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意念,多往好处想,别让邪思妄念爬上心头。
2、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一出滑稽的戏剧,我们往往不断追求某些东西,为此永远不知疲惫,但最后却发现,在自己匆忙赶路的时候,却错过了沿途最美的风景。因此我们应该将全部心神贯注在眼前.身边的事物上,让心灵毫无杂念地去体验当下,静享当下的每时每刻。
3、我们总是喜欢攀缘,不肯随缘。原因是什么?就怕不顺利。但是攀缘是不会得到顺利的,即使顺利也是暂时的,不会有永久的顺利。只有一切随缘,才能一切顺利;只有永久的随缘,才有永久的顺利。
4、艰难不以为苦。人生难免会遭遇一些挫折.艰难与困苦,有道德修养的入,他面对艰难困苦,不但不以为苦,反而会视为考验自己的试金石,会更加精进以期超越,力求升华情操化解苦难。
5、十地十波罗蜜,如理如量修出离道,所得转依,寂静明净,声闻缘觉,非其境界,是即名为菩提自性。《佛说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
6、“无漏通”又是什么?师言:“学佛不要妄求神通,最重要是能断尽烦恼。接受佛法后能身体力行.发挥菩萨的精神,这种‘无漏通’才是学佛者所应求。假如能修到无漏通,心自然能通达无碍;心通则万事皆通,如此,又何必盲目地追求神通?”
7、【佛心禅语】 平常心有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社会和自己。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良好心态,有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练就一颗平常心,把功名利禄看得淡泊一些,就能达到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境界。
8、对一切美好的东西,请不要吝啬热情,当你需要热情的时候,热情就会应声而至。对一切能够改正的过错,请不要失去宽容,当你渴望宽容的时候,宽容决不会无动于衷。顺境时请放下冷漠的面孔,逆境时请抹去脸上的愁容,顺境和逆境组成滚动的圆圈,而你不可能在某一个切点上永恒固定。
9、物质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富有慈悲。真正的动力是心力;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还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10、【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行为能够很好地符合礼节,尊敬长辈和有德行的人,那么四个方面的福气自然而然会大增:气色充沛.体力强健.寿命长远.心情安宁。
11、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谓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比丘,诸行如幻如焰,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57经
12、【佛心禅语】 日光不环,只为云雾覆障。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楞伽师资记》
13、现代社会经常出现混乱现象,大家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并非现代人没有良知,而是良知遭社会物欲污染.蒙蔽。佛陀教育我们,要努力以“净心”来涤除污染,让良知显露,由智慧启发良知,将“慈悲”的“无私”精神和利益众生的大爱延伸出去。
14、【禅机妙语】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站在山顶与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在这世上惟一件事比别人议论更糟,那就是无人议论你。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譬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偶然的成功比失败更可怕。
15、在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人们总是害怕错过;在知道了想要什么的时候,人们常常后悔错过不必为此太过伤感,这是成长的代价。今天想要的未必是明天还想要的,人总是在得失.取舍之间慢慢参透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禅。
16、人生最难做到的是开心地活着,人生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开心地活着。难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人生,容易是因为我们洞悉了人生。人家赞你,很开心;人家骂你,也要开心。身处顺境,很开心;身处逆境,也要开心。活着若不开心,活着干什么?不如死去。死都不怕,还怕逆境.还怕人骂吗?
17、佛如同大海一般,永远是最谦卑的,同时它也是最平凡的。任何有失谦卑.有失平凡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与佛法相背的。这也是北宋晦堂禅师的观点,他认为众生皆可成佛,所谓的佛道中人不过比普通人多了一些觉悟,多了一些认识而已。
18、【佛心禅语】 又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既生山河大地,如何得复清净本然?既复清净本然,云何却见山河大地?大众,如何即是?”良久,日:“水自竹边流去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19、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20、【佛心禅语】 劳动也好,休息也好,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就会发现正是这些平凡的日常生活,蕴含着纯真的意趣。
21、所谓沙门,非必除发,妄语贪取,有欲如凡。谓能止恶,恢廓弘道,息心灭意,是为沙门。所谓比丘,非时乞食,邪行望彼,称名而已。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法句经》卷下,奉持品
22、自力修行,欲断烦恼,如扬汤止沸,动静很大,沸泡也确一时消减,然釜底贪嗔之火不熄,全不济事。念佛法门,阿弥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觉,无声无息,自然锅冷水凉。
23、【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乐,不论佛学修行还是消除烦恼.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应是念“阿弥陀佛”或是空想,而应是完成一个人在世上应该做好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悟寻常生活的真谛,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安住于世间,寻获快乐。
24、【感悟】“如影随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种夸张,现实生活中的“罪福响应”并不是这么确定的,但是坏事做多了一定会遭到报应这一点则是确定不移的。天理应该是存在的。
25、【天天禅语】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与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26、古来圣人教导我们亲贤人而远小人,莫与恶人为伍,为的是将他人的鲜花.名果栽培到自己的“小花园”中,同时替自己建立一个“保护区”,以免别人的污染弄脏自己的小环境。
27、【佛心禅语】 佛说:厌苦欣乐是世间人的一个通病。平时只知道享受舒适安乐,却不 知享受一份安乐,就增长一份贪恋。这一份贪恋,一定会使人在临终时有一 个“恋”字。一念恋着婆娑,就不得往生。不但不得往生,还要轮回六道。
28、佛说:生的时候带不来一文钱,死的时候带不走一文钱,辛辛苦苦地积聚财富,并为之忧愁烦恼,对自己没有益处,只是为他人所有,外无善行可以依恃,内无心得可以依凭,致使命终之时,堕落到三恶道中。
29、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五代)延寿《宗镜录》卷六十九
30、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我迈着平静的步伐,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那平凡中去走出一条人生的轨迹,动也是好,静也是好,宠辱不惊。拿也好,放也好,去留无意。
31、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宝积经》卷八十三,无尽藏菩萨会
32、【发心】人要发心,发大心,发心为大众,为法门,为一切众生,彻底利他。“只要你好,我就好。”此话可对一切人说。发心很轻松,很安乐,既不费力,也不费钱。没有什么能障碍发心,唯一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
33、心将世间去,心为染着,心起自在。比丘,彼将世间去,彼为染着,彼起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非心将去,非心染着,非心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不随心自在,而心随多闻圣弟子。《中阿含经》卷四十五,《心经》
34、【天天禅语】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与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与执著。
35、【佛心禅语】 人生的道理,一言以蔽之,就是得失的道理,任何一件事都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经常处于未得患得.既得患失的状态。明智的做法不是想着怎么抓住,而是学会如何放手。
36、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37、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38、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人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之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唐)盘山宝积禅师《传灯录》卷七
39、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40、还有一种人,内心原本洁净.善良,只是由于生存竞争的需要,攻击意识或防御意识较强,呈现在别人面前的可能是一个“麻烦分子”的形象,但真性情一旦为人所知,内心的美质表露出来,仍然会为人所喜爱。
41、人生就是磨难在枝头,最终被晾晒成了的坚强。生活禅意悲喜中找找,淡悟中领会。有些事,看重,会被事所困,乱于心;看淡,会悠闲轻松,静于心。静静选择,选择该选择的,遗忘该遗忘的,让生命若水,静静流淌一泓清澈。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有花,有蝶,有阳光。
42、人生难得开怀笑,恩怨让它笑中了。莫向人前就恩怨,一忍二让由它消。平心似水伴日月,烦恼只为逞聪明。少事之心,淡茶粗饭总知香;多事之心,美味佳肴如食蜡。
43、【佛说人间八苦很经典的禅机哲语】人生第三苦——痛苦。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44、烦恼有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世尊,此四住地能生一切遍起烦恼。起烦恼者,刹那与心相应。世尊,无明住地,无始来,心不相应。……若复过恒河沙如来菩提.佛金刚智所应断法,一切皆是无明住地依持建立。《大宝积经》卷一一九,胜鬘夫人会
45、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46、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47、【天天禅语】很多人都想成就,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成就,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与私心阻碍了内在潜能的展现。自大会阻碍获得解脱,私心会阻碍证得佛果.。
1、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他人提出不切实际的预期,终归会失望。你可以选择上乘根器的人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下乘根器的人并提出适中的要求,但不能为了让下乘根器的人变成上乘根器的人而提出过分的要求,否则,对方达不到要求,不能怪对方,只能怪自己。
2、有些人出口成章,有些人神机妙算,不要相信那是什么天赋奇才。因为你看到的是他们人前的表演,我看到的则是他们人后的悬梁刺股.皓首穷经。人和人的属性一样,天赋的差别不大,努力还是蹉跎,最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际。
3、不忍太多烦扰,轻起身小心离开。迈过大殿高高的门槛,阳光温暖干静。回眸,转身,又踏入尘世烟火。而心底却多了澄明与安适。蓦然明了,前世或许我就是禅房之内的一缕烟尘,今生浅落红尘成了路人。却终是纠结于一些隐约始末,因而记得。
4、所谓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佛语有言,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简单地说就是,在顿悟的这刻,一刹那间妄念俱灭。人的思维等于进入了无物,无他,无我,一切皆无的浑噩状态,即如同空明一般。
5、【天天禅语】恒顺:水随顺不同的器皿显现为不同的形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时以善的方法来引导,遇到恶人时以恶人接受的方式来度化。
6、大地众生皆有生存的权利,因为“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应享受同等的生存权,因此不但不可任意“杀生”,继而要“放生”.“护生”.“惜生”,以慈悲心怙护一切众生。
7、以意行善,也在简单又不简单之间,人人都有善心,也有恶念,心念随外境而变,遇到一定的情境,善心.爱心.同情心.慈悲喜舍心,总之一切好心都在心中闪现。遇到别的情境,比如受人侮辱.欺骗.侵害,则“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心全不见了,只剩下魔心恶念。
8、心静无我即为禅。也深刻也简单。禅,悟到是一种慧根。茶,喝到是一种福分。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与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与雅的综合,完整的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净彗与尚。
9、【禅语悟道】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和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和执著。
10、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出现隔阂时,它会焚去所有的芥蒂,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让不同的思想得以融合。
11、凡经律论,宜互学习。(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众生根机不同,大圣设教亦复非一,不可偏执一法,互相是非。(唐)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
12、【凡事靠自己】怎样才能消业.消灾?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分灾。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业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灾解厄。
13、【佛心禅语】 苦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之一,是佛教对人的现实存在所作的状态定位和价值判断。苦谛是四圣谛之一,也是最关键的一谛。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
14、【佛心禅语】 人生在世,有时候免不了要被冤枉.受辱。这时,不要怒发冲冠,招 别人理论,或者反过来侮辱他人。真正聪明的人,善于“忍”,在忍中寻 找机会。
15、什么是“我”?四念处中以对身.受.心.法的四种观想来摆脱对净.乐.常.我这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著。人常常认为我以己身体疼痛.我以己受觉苦乐.我以己心悟他心,所以身受心通通都是我。然而,只要换一个时空,一切却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秒的我早已不是上一秒的我。
16、一日,神仙路过茅草岗,拔一节茅草根放在嘴里嚼。有童子问:甜吗?神仙点点头。童子再问:甜吗?神仙又摇摇头。童子回家问爷爷:世上有神仙吗?爷爷答:刚才你见到的那位就是。童子又问:神仙怎么老不说话,怎么连草根甜不甜都不知道?爷爷说:因为一说话就没人当他是神仙了。
17、【佛心禅语】 因为过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对死亡既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对来生也毫无把握正确的方向。
18、【佛心禅语】 龙树菩萨曾经在《亲友书》中说过:应如水上画画一样,立刻忘掉别人对我们所做的不好的或令我们烦恼的事;要像石头上刻字一样,常常牢记别人对自己所做的好事或佛菩萨之功德。
19、【佛心禅语】 某些时候,耐心比信心重要。信心是动机,而耐心才能抓住机会。没有耐心的人总会在前进和倒退的翻来覆去中浪费生命,以至消耗信心。所以,人生要及时进取,更要善于等待。只要抱定一个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争取,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的。
20、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决痛苦的办法。向上者,求证无上大涅槃;向善者,从一点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21、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象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22、或问:三十而立如何理解?行者揣度:古人崇尚“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因平均寿命不及现在,古人三十入壮,既人壮年,要懂得做人,德立;事业要有建树,功立;能教诲后生,言立。壮年三立,要求并不严苛。这句话今天依然适用,不过可以改为四十而立,现在人推迟十年人壮应该不成问题。
23、西方哲人也说:存在即是合理。很显然,“合理”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科学结论,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无论人们喜欢它们还是讨厌它们,都会以此种状况呈现。
24、假如你没有一点惜缘.感恩的心,你又怎会珍惜因果福报,更不会想到回馈社会与大众。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因果福报”有正知正见,珍惜因缘.广结善缘,懂得感恩.处处感恩,如此深信才能享受“知足常乐”的生活。
25、稻田里难免有稗子,不能因为稗子就不种田;出门难免遇雨,哪能因为怕遇雨就不出门?是农民,种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该上路还得继续上路。
26、世界最近的距离,最远的距离,都是因爱产生!这个最难解脱的亲密关系,可能是夫妻.可能是父女.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师徒,也可能是某个亲近的人!这个关系,不是来报恩的,就是来讨债的。这个关系,是让你的心“有所住”的最大的果。这个关系,既是烦恼,义是让你感受幸福.修禅开悟的道场。
欢迎分享转载→ 佛家经典语句(精选73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