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句子网站!

当前位置:短句网>祝福语金句 > 本文内容

孟浩然的诗句有什么样的特点(35句)

发布时间:2024-01-23源自:手机访问作者:daniel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1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2、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

3、总结:像《过故人庄》《春晓》一样,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闲情逸致。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对孟浩然的风格归纳得就很好。

4、在唐诗的国度里,若以风比诗人,李白是落山风吹过海洋,杜甫是马鸣风萧萧,李商隐是香风过连苑,王维是回风拂落花,自来还自去。而孟浩然,是清风在竹林。

5、⑵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

6、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两句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7、清淡如水墨画般的月夜江景,便通过抒写泊舟闲眺的清致而立呈眼前。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8、总括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王、孟二人的诗歌在总体的相似中,还是有些不同的。王维以隐者的心态,以心观物,思维凝练;孟浩然以逸士的性情,随心逐物,思维发散。王维用笔细腻,展示出绘画、音乐方面的艺术天赋,对色彩、声响有着敏锐的感受,遣词造句精工秀丽;孟浩然却用流动的笔触,轻淡地描写,没有彩绘,没有渲染,不加雕琢,不加锻炼,句法、章法并不刻意追求整饬。在意境的营造上,王诗显得幽深静谧,孟诗往往闲放悠远。王诗达意“隐”而不显,含蓄委婉,言外含不尽之意;孟诗“逸”而显豁,真率自然。所以闻一多在谈到孟浩然诗的时候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他冲淡了,平均分散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真正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应该说,这个评价大体上是准确的。

9、行到建德江,他又一次宿在了船上,风景没有治愈他,却又给了添了愁思。

10、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11、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12、关于孟浩然的:“转喉触讳”的典故历史上有四种记载:王维说、李白说、李元绂说、张说说

13、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着“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情趣。

14、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

15、王维有些诗确实是秀句,比如他的《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很受人称赞,是首好诗,其中有两句尤其被人称赏。哪两句呢?“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见出积雨已经很长时间了,绿田被一片蒙蒙的水气所笼罩;“阴阴”,表明蓊郁的树木在雨气中更显苍翠。白鹭翻飞,为浑然一片的水田增加了一道亮色;黄鹂啼鸣,则给绿树浓荫带来了一种生机。而且“漠漠”和“阴阴”、“白”与“黄”、“漠”与“白”、“阴”与“黄”,纵横对比,色彩鲜明,光彩在明暗之间交错着,极尽写物之工。王维的这两句诗,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诗中色彩鲜明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非常艳丽。再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青”和“白”对举,贴切地描画出了日落和潮来时的状态。至于表现光线明暗的句子,就更多了,像“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笔法细腻,描摹精工,利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光感,将景物的状态表现得非常突出。 

16、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周游吴越之时。

17、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18、《诗经》的《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鹿鸣》有“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更是中国人最赤诚的追求。此时,辛大出场,他是从诗人的心里升起,从诗人的心里走来。由清幽的环境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辛大,从“夏日南亭”自然过渡到“怀辛大”。

19、就这样,在四处求助无果的情况下,诗人只好悻悻然地返回"江东”——襄阳,进入下半生的归隐山水田园的诗意人生!在上面《留别王维》这首诗中,很显然是告别好友的那种心绪表白和铭志宣言。诗中“寂寞",即清静无为,《庄子.天道》有“夫虚静恬淡,寂漠(莫)无为者,万物之夲也"句。而作品不仅表达他的依依别离情愁,更有愤懑与无奈!宣告他的求仕之梦,是水中捞月,竹蓝打水一场空!既然求助无门,那出路在何方呢?结论:经历仕途被拒即落榜之痛,另一扇门被“上帝"打开,“欲寻芳草去",昂首走向田园,寻觅芳草地,即为伟大的田园诗派诞生的成因。定位了盛唐诗歌百花园里又一片耀眼的景象!孟浩然一生存留二百多首诗篇,与王维齐名,同为盛唐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被后人誉为“王孟”。就是他一生的这种经历,成就了田园诗——盛唐的田园诗派,也形成了他的质朴简约的诗歌艺术风格。

20、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21、2016年,他以传统文化学者的身份,得到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的会见,并向查尔斯亲王当面赠送了自己的签名作。2017年,他再次访问英国,并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开设讲座,讲解《道德经》。

22、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23、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春晓时自己的感受,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美好春光。

24、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

26、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而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染,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27、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做雕饰却能超凡脱俗。他喜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烘托自己的思想。如《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首诗从时间来看,由渡头落日到渡头月照,从景看,先是喧闹的渡头到回归鹿门的轻松到最终一切归于平静。从人向江村我归鹿门,暗示了不同的归宿,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回归山野的隐世者。

28、但有一个历史事实要说明,張九龄担任宰相期间,不避利害,敢于谏争,为中国封建盛唐——开元盛世的到来,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却被李林甫的谗言击中,终被罢相,黜为荆州长史。这样看来,孟浩然到长安应试之际,是否张九龄已被罢相这个时间节点,笔者已无法考究,因而无法定论。但从另一个环节上也获取一些参考信息,以便于理解。

29、这里展示的是诗人一天的活动:天刚刚露曙,诗人就驾着一叶扁舟,乘兴而来。这时候天色还有些朦胧,岸边的树隐约莫辨,走近才看见沙洲上栖宿的禽鸟。等到了鹿门山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山体明朗,草木青绿,小舟在弯弯曲曲的山涧中环绕着往前走。接着就泊舟上岸,开始攀登崎岖的山路,寻觅高人庞德公隐栖的地方,隐迹虽存,但是昔人已去。诗人正在慨叹,而天色已晚,只好恋恋不舍,在满目夕阳中乘舟返回。由此不难看出,诗中这样一种描述,是时间的推移,是行踪的变换,是景物的更迭,写景在叙事中逐层地展开,其中还穿插着诗人的感受,读来宛如一篇游记。这种写法和王维的写法是颇不相同的。

30、王士禛曾举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31、孟浩然的诗歌,五言短篇居多。家喻户晓的《春晓》,就是其中之一。这首短诗,不过寥寥数字,且语言也是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这恰恰就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在短诗里,作者就是写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鸟鸣不绝于耳。记起夜里的风雨,花又不知被打落多少。在诗人铺陈的这些意象中,我们读到了春天的可爱,鸟鸣花香,风雨摧花落,似又惜春,却不伤春,但总有春去春又来的感觉。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在吟诵中,有着无尽的联想,想象中有着许多美好的意象。这就是孟浩然诗歌"兴象"的特色。

32、王维所绘孟浩然像,据张洎的题识说“虽轴尘缣古,尚可窥览。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凤仪落落,凛然如生”。果然诗如其人,我们细观其诗,那个鹿门山上“幽人自来去”的身影,可不是“颀而长,峭而瘦”吗?那个“沿月棹歌还”的人,可不是“风仪落落”吗?

33、2 (打卡第2天)文学常识内容庞杂,积累量大,难以备考?(附文学常识总结)

34、王、孟创作风格的第三点差异,表现在意境的幽深与闲远上。王维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叫《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香积寺在现在西安市的西南部,离市中心大概有几十里的路程,周边环境早已不是唐朝的情状了。唐朝的时候是“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现在古木已经没有了,旁边也都住满了人家,布满了村落。从王维这首诗,我们还可以想象当年香积寺的幽深状况:寺庙隐于曲曲折折的山脚之下,“数里”,说明离山很近;“无人径”,说明人迹罕至。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置身其中,觉得非常阴凉。日色本来是暖色,可是几缕夕阳的余晖洒在青松之上,不仅没有带来暖意,反而被林中的阴冷之气给掩盖了。“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里使用通感手法,将视觉转为触觉,令人顿生寒意。山泉在嶙峋的岩石间穿流,发出幽咽的声响,而钟声悠扬,回荡不尽。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令鸢飞唳天者息心、经纶世务者忘返,意念中的一切“毒龙”,也就是杂心妄念都会被抛开,人心会归于安宁。所以,清人赵殿成评这首诗说:“起句极超忽……‘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现,昔人所谓诗眼是矣。”(《王右丞集笺注》)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实际上,在王维的诗中,类似的诗句、境界可以说比比皆是。诸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或是冷暖对比,或是以声衬静,都体现出幽、静、深、冷的特点,由此使得王维笔下的意境非常幽深。

35、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 孟浩然的诗句有什么样的特点(35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